本網訊(陳可報道)3月14日,四川禾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禾嘉)舉行“產業出海與人才培養產教融合模式”規劃專題會議,來自尼日利亞阿沃洛沃政治王朝家族成員、資深律師及公共事務人士奧拉迪波·索約德先生、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首席教育專家康長運、中德產業與人才合作組織副理事長文鋒等專家學者與四川禾嘉集團海外事業部的同仁們,就禾嘉出海項目合作中如何可持續性配套人才培養規劃與布局等課題進行了專題研討。
四川禾嘉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禾嘉)董事局主席夏朝嘉、集團監事長郁蓉娟、集團副總裁、禾嘉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建麟、四川禾嘉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曾祥煒、集團董事局主席助理姚青青、國際事業部副部長林海、國際事業部國際關系總監艾咪、國際事業部政企總監席海峰、四川嘉醫慧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麗影等出席了專題會。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首席教育專家康長運首先發言,他認為,隨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縱深發展,中國產業的出海面對著現在世界格局的快速變化,智能產業的迅速升級,以及國際形勢的演變,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一個重要時刻,中國的職業教育如何與產業相結合,不失為中國職業教育的一種巨大挑戰。康院長進一步強調,如果沒有成熟產業工人培訓模式就形不成成熟的產業,職業教育是使中國的企業擁有高質量的產業工人的根本,在這一點上,四川禾嘉的認知具有很大的前瞻性,我作為一名職業教育從業者,為夏主席的戰略洞察力深感敬佩。
中德產業與人才合作組織副理事長文鋒對四川禾嘉規劃的產教融創新模式表示贊同。他分享了德國雙元制大學教育模式。他說,在德國,這種模式在企業中應用廣泛,正在被我國的一些企業借鑒或采用。雙元制職業培訓就是校企雙方要深度合作,讓學生一入學就成長在企業的氛圍中,雙元制采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學與做交替進行,將所學的理論應用到實踐中,使深奧的理論在實際應用中得到消化和理解,畢業時一上崗真正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與真實的生產環境一致。
據悉,四川禾嘉從去年以來,組成了專題考察團隊前往尼日利亞多地調研考察,同時邀請尼日利亞代表團來中國成都互訪等,形成了禾嘉與尼日利亞開展的戰略性合作,規劃成立中尼汽車產業投資與發展促進會、汽車產業聯盟、教育聯盟等具體合作項目,規劃通過平臺的自我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致力于打造一個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能力的國際化孵化中心平臺,促進中尼雙方在多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實現互利共贏。
四川禾嘉董事局主席夏朝嘉表示:四川禾嘉與尼日利亞開展的戰略性合作,我們關注的不僅僅是某一個項目或某一些產品的市場營銷,我們更加關注的是如何運用出海戰略,開啟產業之路。我們企業要產業出海,必須做好人才培養和人才資源的儲備,通過產教融合搭建平臺,解決我們與尼日利亞合作雙方共同的人力資源問題。
據悉, 按照首先在尼日利亞進行輸出的產教融合創新模式的設計,通過四川禾嘉出海戰略,搭建一個汽車產業的出海平臺,甚至幫助他們制造車輛、維護車輛,以及構建整個車輛產業鏈體系。涉及到搭建產教融合的平臺的配合,禾嘉已規劃創建一個汽車創新工廠,即以“禾嘉”命名的汽車職業學院或職業技術學院。這個學院是一個由組織構成的產教融合聯盟,職業學院的教師成為項目的聯合研發人員和教學人員,有機地把產業技術標準融入到教學的課程標準中,雙方政府的職業教育中心對其技術給予了認證。四川禾嘉規劃建立的這個充滿活力的汽車創新工廠,向全世界爭取發展空間,讓所在地的年輕人不僅能夠就業和創業,更使我們的產業走向世界。
奧拉迪波·索約德先生強調促進產教融合發展在尼日利亞的積極前景。他分析到,尼日利亞大約62%的人口年齡在15歲以下,這意味著幾乎每三個尼日利亞人中就有一個年齡未滿15歲。四川禾嘉將產教融合的方案帶給尼日利亞實際上是一件更具使命和意義的事情,因為它關乎年輕人的未來,許多年輕人在接受培訓后找到了工作,實現了自給自足,同時也能夠更好地照顧家庭,安居樂業促進企業發展產業興旺。他認為,教育先行對禾嘉進入尼日利亞市場有很大優勢,這種方法有助于產品更容易被市場接受,實現多方共贏。在此他提到了尼日利亞阿帕帕港,他說,該港口是一個理想的集成體,可成為四川禾嘉在尼日利亞的示范園區。如果未來在當地建立組裝廠,建立服務中心,配套提供售后服務,市場滲透率將無容置疑,前提條件是必須有足夠的人接受培訓,在尼日利亞,能夠建立售后維修的汽車品牌才是銷售市場得以提升的根本。
奧拉迪波·索約德高度評價了產教融合模式在尼日利亞的應用,他認為,這就讓四川禾嘉區別于其他不同國家或者公司進入尼日利亞的方式,這種方式真正激活了整個產業鏈或生態圈,實現了多贏局面下企業開拓市場的策略。我們欣喜地看到,四川禾嘉的產教融合創新模式,最終是一場多贏的局面。
四川禾嘉高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曾祥煒強調教育與產業結合意義,盛贊產教融合創新的潛力。他認為,夏先生作為書香之后,一直希望投身教育事業,這個產教融合的規劃這一點特別打動我,我將期待產教融合創新的生根開花,枝繁葉茂。
翻開禾嘉發展史,實際上在90年代初禾嘉學院就已經開始運作,當時就提出了辦成培養社會服務類人才的職業教育,但由于各種原因這個計劃未能實現,經過多年的實踐,這項“產教融合”職業教育規劃是四川禾嘉一直不改初衷并滿懷期待的結果。
四川禾嘉夏朝嘉主席為本次規劃專題會做了如下的總結發言,他說:專題規劃的結果應該是瞄定方向重視實操。一旦決定好,就要立即行動,機會如晨曦,總會照耀那些有準備之人。四川禾嘉四十五年的歷程,見證了我和我的同仁們一路走來秉持著的“只爭第一,永爭第一”的理念和精神,這一次,我們又走在了永爭第一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