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成配靳爭
1、什么是新常態?
新常態是“習式熱詞”之一。新常態:“新”就是“有異于舊質”;“常態”就是時常發生的狀態。新常態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這是一種趨勢性、不可逆的發展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
習大大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當時,他說:“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nbsp;
“新常態”需要什么“新狀態”?實踐表明,“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新常態下,只有改革創新才有出路。
2、“新常態”下,我們如何應對:
新常態下的新思維應當著眼于長遠,真正在改革和創新上下工夫?! ⌒鲁B下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創新尋求新的增長點。不創新就難以完成新常態的任務,應當通過改革使"創新"成為新常態下的常態。
這種創新是大眾創新,是來自于草根階層的創新,是市場經濟的體制、機制驅動的結果。這種機制的特點在于競爭,卻可以把人們的創造力、潛能淋漓盡致地挖掘出來,因為不戰勝別人就會被別人所戰勝。創新是競爭的手段。
但是,一個社會不能創新或絕少創新不是人的問題,是體制機制能不能激勵人們創新的問題。已有的30年的快速發展,是通過改革激發了曾經潛伏著的生產力。面對著新的歷史任務,需要創新的時候,需要通過進一步的改革,最大限度地煥發起人們的創新激情,使創新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而創新更需要切實保護創新者的受益。
當體制、機制到位的時候,創新就會自然涌流。
3、作為中汽成配人,新常態下如何辦?
中汽成配成立于50年代初,風雨兼程,一路走來,實屬不易,這得益于公司領導的正確決策和定位,再加上公司全體員工努力與付出。在荷花池廠區周邊有很多兄弟廠家已經不存在了,如紅拖、三電鑄造等。
為了響應成都市“東調”戰略和新都區工業向園區集中戰略,中汽成配實施兩次搬遷,搬遷不是簡單將機器設備移位置,而是以搬遷為契機,引入精益生產理念,采用高階價值鏈來審視凸輪軸的加工工藝、產線布局,消除8大浪費(過量生產、返工、搬運、過量加工、庫存、等待、動作和缺乏員工參與),進行工藝革命。如球鐵件毛坯淬火,這樣可以減少粗磨凸輪工序,節約了人力、減少電力、刀具(砂輪和修整器)等消耗;灰鐵件以車代磨直接上臥式加工中心,這樣可以減少半精磨支承軸頸工序,節約了人力、減少電力、刀具(砂輪和修整器)等消耗;還有,鋼件采用凸輪車來車凸輪,當前采有凸輪全自動銑削凸輪,效率提高,質量提高,員工勞動強度大大減輕了。鋼件凸輪軸前工序采用臥式加工中心+臺中精機+凸輪銑加工,較之前傳統工藝減少至少8個工序,由于工藝革命后,前工序加工只需人工上下料,其余均為機器全自動加工,效率高且質量提升大。但這些均為傳統凸輪軸加工工藝升級,中汽成配在原有來圖加工基礎上,正在加工入設計元素,如組合凸輪軸熱套工藝中連接件的過盈量設計及驗證,產品參數和過程參數設計合理性DOE實驗驗證,結構設計合理性的CAE分析應用等。
眾所周知,凸輪軸是汽車發動機配氣機構中關鍵零件,直接影響和決定發動機動力性、經濟性和排放。汽車發動機零件有3類零件:白盒子、黑盒子和灰盒子,其中白盒子零件就是對用戶公開的,黑盒子零件就是對用戶保密的,灰盒子零件就是對用戶有所保留又有所公開的。
如果是來圖加工,凸輪軸是白盒子零件;如果是中汽成配設計型線和角位,則凸輪軸變成灰盒子零件,這樣的話,客戶就只能靠你。目前,中國整車廠能設計凸輪軸型線和角位的不多,泛亞技術中心可以、大多數廠家是給錢請國外的設計公司如FEV、AVL等公司來設計凸輪軸,FEV、AVL等公司只是稍加修改就將同一系列凸輪賣給國內多家整車廠,但有什么辦法呢?
大家都在講,要將中汽成配打造為研發型,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有人認為,直接上凸輪軸型線和角位的設計好了,但人才在何處,經驗有嗎?
當今的競爭,不是設備的競爭,相反是軟實力競爭,我們客戶考查時,多次提到,東部發達地區有錢人多的是,他們不缺錢,缺的是項目和有能力的人才,中汽成配在保持機加工能同時,如何提高軟實力,是當務之急。
基于此,提點建議,供參考,如有不對,請公司領導諒解:
a、優化公司的中長期規劃,明確公司在未來的走向和要達到的目標并讓全公司員工知曉并為之付出努力。
b、引進發動機人才,為型線設計儲備人才。落實劉總2015-8-19中干會義提出人才梯隊(核心層、骨干層、一般層)建設。
c、狠抓執行力和工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