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
今年是四川禾嘉集團創建40周年,40載春秋里裝滿了禾嘉人與集團休戚相關的創業史、奮斗史、發展史……穿越這段歷史,往事如煙,歷歷在目,從今年春天開始,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派出記者團隊,對禾嘉四十年發展其進行了專題采訪報道,并在華西都市報及封面新聞相關媒體上進行了系列報道,其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反饋和良好的社會影響。為此,禾嘉集團官網編輯部從本周起將連載封面新聞這組系列報道,供大家學習與分享。
讓我們通過這組系列報道,沿著四川禾嘉集團董事局主席夏朝嘉創業歷程中那些影響深遠的軌跡,重溫禾嘉初心不改、使命不怠,夢想成真的成長故事,傳遞創始人跨越時空的不斷探索、百戰歸來,仍愿以一生去叩問企業家精神的使命與責任。
本周推出【禾嘉集團系列報道連載】(3)
創業篇①|傳奇誕生:從裁紙師傅到彩印大王 夏朝嘉賺下人生“第一桶金”。
青年夏朝嘉 裁紙工里“領頭羊”的工作風范
用一個詞概括40年前的自己在做什么?“‘跳降落傘’噻!”曾經的夏朝嘉“徒弟”、今天的禾嘉集團監事毛兢笑道。
她所說的“跳降落傘”,是指最初與夏朝嘉共事的那份工作。1977年10月,她來到了成都的一個紙盒加工街道生產組,成為了夏朝嘉的“徒弟”。
說是“徒弟”,其實就是團隊伙伴。當時的工作環境更是堪稱簡陋。整個生產組僅有一間油毛氈車間,完全沒有機械化的生產設備,所有生產都由人工完成。生產組主要生產牛皮紙信封,夏朝嘉會用大彎刀先把紙張劃成一半,然后毛兢再來切。而她被很多人說“跳降落傘”,就是因為要做這份工作,人必須吊起來才能靠重力壓下切紙刀。
“現在想想,那時候是真的苦,但是苦中也有‘樂’。”毛兢說,那些“樂”基本上都是夏朝嘉帶來的。在毛兢眼里,夏朝嘉雖然是她的師父、領導,但更像是一個包容、謙和的隊長。每次安排完工作,夏朝嘉都會鼓勵大家全力以赴。早早完成任務之后,夏朝嘉就會帶著大家一起“玩兒”,比如比賽吃肥肉、吃辣椒、吃冰糕,也會帶著大家一起組裝風扇改善改善工作環境。雖然體力上很累,但在這個小小的生產組卻總是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如此出色的領導能力與親和力,讓夏朝嘉從裁紙師傅成為了生產組的副組長。但包容、謙和、好玩遠不是夏朝嘉的全部。在這個29歲的年輕人腦海深處,隱藏著的夢想又讓生產組所有人大吃一驚,甚至后來由此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沒學“爬”就敢“跑” 裁紙工變身彩印大王
理清了人員和資金的事兒,由夏朝嘉做廠長的成都市西城區包裝印刷廠也順利開起來了。用建行11萬的貸款,夏朝嘉大筆一揮就買下了當時最 好的海德堡印刷機,還一買就是兩臺。
這又把留在廠里的老太婆們嚇壞了。她們覺得不可思議,這個小伙子連爬都不會就要學跑,膽子也太大了。
不過,很快夏朝嘉就證明了他不僅不用“爬”就能“跑”,還“跑”得很快。印刷廠剛成立不久,就收到了來自阿壩的第一份訂單。第一年,印刷廠就實現了40萬元的營收。夏朝嘉也由此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彩印大王”。
回首這段創業元年往事,夏朝嘉最深的感觸依然是感謝改革開放。他說,沒有改革開放,首先建行就不會發放貸款;其次,沒有改革開放,建行也不會支持那樣一個小小的生產組。而正是這樣的支持,幫助夏朝嘉和他的禾嘉走上了創業的正軌,更為此后四十年的不斷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